来源: 发布日期: 2010-03-30 22:00 访问量: |
一、申报条件
|
内容
|
要求
|
达标
|
|||
1.社区必须是完整的行政区划,组织机构为居民委员会,考评范围为社区辖地
|
依据区划图考评
|
考评按要求所列内容进行,申报条件缺一不得申报;考评总分值为100分,自评须满95分、考评须满90分取得公示资格;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
||||
2.社区在新、改、扩建时,结合绿色社区相关标准实施规划
|
附规划说明
|
|||||
3.区内工业污染源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得到有效处理,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率100%,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
附区、县(市)环保局证明
|
|||||
4.通过绿色社区创建,区内环境质量根本改变,周边地区环境得到整治;区内85%以上居民有参与积极性,对环境状况基本满意
|
通过居民总户数30%以上的问卷调查进行自评
|
|||||
5.获得区、县(市)级“绿色社区”称号满一年
|
附命名文件
|
|||||
二、组织机构(15分)
|
考 评 指 标
|
考评要求
|
分值
|
自评
|
考评
|
加分
|
1.成立绿色社区创建领导机构及执行机构
|
①领导机构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成,②执行机构由居委会牵头组成,③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参加执行机构
|
3
|
|
|
区、县(市)环保局切实在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等方面担负业务指导职能,值2分,加在第1条中考评
|
|
2.成立以区内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鼓励居民监督和纠正社区内外破坏环境行为
|
①制定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措施,②环保志愿者占区内居民总数的5%,③志愿者督察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
|
3
|
|
|
||
3.定期召开驻区单位绿色社区创建联席会议
|
①每季度召开一次,②驻区单位85%以上参加
|
2
|
|
|
||
4.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任务职责,落实创建目标责任
|
计划张贴公告,征求居民意见
|
1
|
|
|
||
5.建立绿色社区创建台帐,使用电子文档,制定激励机制
|
①社区建立完整文书档案,②街道办事处制定有效激励机制
|
2
|
|
|
||
6.开设社区环保课堂,组织机构成员定期参加环保培训
|
①负责人须参加市级年度培训,②成员须参加市级以下培训
|
2
|
|
|
三、环境质量(55分)
|
1、水环境
|
总得分不低于11分
|
12
|
|
|
环境质量硬件建设为区、县(市)环保部门指导,市级环保部门检查的重点内容,值3分,分别加在水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置总得分中考评
|
1)区内河、湖、池水面清洁,没有漂浮物
|
附区、县(市)环保局证明
|
1
|
|
|
||
2)区内污水有效治理后达标排放
|
①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接管处有排污口标志牌;②施工污水不直接排入河湖;③餐饮污水经滤渣隔油处理,废油脂指定回收率达95%以上
|
3
|
|
|
||
3)提倡一水多用,循环利用
|
①新建社区实行雨污分流,②雨水收集利用,③中水回用
|
3
|
|
|
||
4)区内水污染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
|
如有投诉附区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2、空气质量
|
总得分不低于11分
|
12
|
|
|
||
1)区内油烟得到有效治理
|
①单位无燃煤锅炉,②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③无露天烧烤和焚烧垃圾
|
3
|
|
|
||
2)区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
①机动车及时清洗,尾气达标排放;②工地围拦施工率达100%,道路洒水消尘;③易造成污染的材料、渣土等封闭运输,覆盖堆放
|
3
|
|
|
||
3)施工装修选用环保型材料
|
区内公共场所空气没有异味
|
1
|
|
|
||
4)区内烟尘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
|
如有投诉附区、县(市)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3、噪声管理
|
总得分不低于8分
|
9
|
|
|
||
1)区内无超标固定噪声污染源
|
①取消小五金加工点,②娱乐场所、居民住宅附近变电站有隔音装置
|
2
|
|
|
||
2)区内建筑施工和室内外装修规定施工时间
|
避开居民休息时段
|
1
|
|
|
||
3)区内机动车辆实施禁鸣
|
有禁鸣标志
|
1
|
|
|
||
4)区内对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2次
|
如有投诉附区、县(市)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4、固体废物处置
|
总得分不低于8分
|
9
|
|
|
||
1)区内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
|
①生活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②设置固体废物分类投放箱
|
2
|
|
|
||
2)区内采取积极措施消除白色污染
|
提倡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1
|
|
|
||
3)区内采取有效途径实现废旧物品资源再利用
|
①开展邻里闲置物品调剂活动;②设有废旧物品收购点,可回收废物箱有专人清理
|
2
|
|
|
||
4)有毒有害废弃物依法有效处置
|
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
1
|
|
|
||
5、环境面貌
|
总得分不低于8分
|
9
|
|
|
在社区道路、办公区、广场、绿化带等处设立环保警示牌,在居民中提倡认养植被、家庭绿化、庭院绿化, 值2分,加在总得分中考评
|
|
1)社区整洁、优美、宁静
|
①区内道路清洁平整、各种车辆停放有序,②墙体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③无室外农贸市场、占道排挡、违章建筑、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④流动摊点规范管理
|
2
|
|
|
||
2)绿化美化社区环境
|
①新、改扩建社区的绿化覆盖率分别大于35%、30%,提倡阳台、屋顶和围墙等立体绿化;②区内无裸露土地,500米服务半径内有1公顷以上公共绿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草坪、乔木、灌木合理搭配
|
2
|
|
|
||
3)区内绿化有科普措施
|
①植物有其名称、科属、特性、栽培方法的说明牌,②除虫害使用生物方法
|
1
|
|
|
||
4)区内“三产”污染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
|
如有投诉附区、县(市)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6、绿色消费
|
总得分不低于3分
|
4
|
|
|
新建社区配套使用太阳能, 值1分,加在总得分中考评
|
|
1)区内使用绿色能源
|
①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单位达100%、居民达98%,②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废热资源
|
2
|
|
|
||
2)引导居民绿色消费
|
张贴推选绿色家庭公告,绿色家庭占总户数5%以上
|
1
|
|
|
||
四、宣传教育(30分)
|
1.区内建有环保宣传设施
|
①在社区道路进出口,或广场、信息公告处设置橱窗式或黑板式固定环保宣传栏,大小容纳4张单页宣传画以上;②内容主要是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环保常识、法律法规、污染投诉举报方式,每季度更换一次;③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半数以上的居民看过宣传栏
|
6
|
|
|
超过80%的社区工作人员和30%的居民能讲出宣传栏的重点内容,值2分
|
2.重要环保纪念日区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环境文化公益活动
|
①世界环境日须有公益活动,其它时机,每年不少于6次公益活动;②重点是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
8
|
|
|
公益活动辐射到社区周边环境,产生良好反响,值3分
|
|
3.区内设立环保资料借阅点,号召居民积极参与环保学习
|
①社区工作人员和10%以上的居民借阅过环保书籍,②每半年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
|
2
|
|
|
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成员各有学习心得,值3分
|
|
4.区内设置环境问题投诉箱,定期了解居民环境意识,掌握社区环境状况
|
每季度统计一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环境对话
|
4
|
|
|
|
|
5.区内单位积极参与绿色行动,共同签订绿色社区创建协议
|
①中小学和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②企业创建“环境友好企业”
|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