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苏州市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召开,力争通过一年的攻坚,提升京杭运河(苏州段)整体水质,推动浒关上游、轻化仓库、瓜泾口北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力争实现水质Ⅲ类突破。
京杭运河苏州段全长82.7公里,途经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地,是太湖流域腹地和下游地区重要的洪涝调节和转承河道,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灌溉、文化、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2019年,苏州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为86%,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但是苏州仍有7个断面未达到Ⅲ类,其中包括京杭运河3个省考断面,开展水质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会上,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介绍《苏州市京杭运河水环境专项整治总体方案(报批稿)》有关内容。方案明确,计划今年浒关上游、轻化仓库、瓜泾口北断面平均水质要持续改善,力争实现Ⅲ类水标准。专项整治实施范围为京杭运河干流(京杭运河苏锡交界处—瓜泾口北断面)及周边区域,主要涉及14个乡镇(街道)。根据方案,计划今年5月底前,大运河沿线乡镇(街道)要依托二污普,开展水污染源解析先行试点工作,摸清工业、生活、农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查直排外环境的水污染源(包括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其他排污单位),明确污染排放去向;针对污染较重的支流支浜,各乡镇(街道)要制定整治计划,计划到2020年底,力争所有支流支浜全面达到Ⅳ类水质;以运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为重点,按照“查、测、溯、治”工作法,计划6月底前完成排查沿线乡镇(街道)辖区内所有入河排口情况,形成入河排口清单;计划9月底前完成入河排口监测、溯源工作,明确入河排口整治要求;计划6月底前实施完成乡镇(街道)水平衡调查,结合常住人口情况,评估辖区内供水量、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查找污水管网空白区域,按乡镇(街道)逐一制定污水管网修复、建设年度工作任务。
会议还邀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第二专员办对京杭运河水环境专项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帮扶、监督,对任务完成严重滞后或者工作责任不落实的,将进行严肃问责。省生态环境厅驻苏州市环境监察专员吴海和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和“水十条”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大运河水质的提升与否与交好年终答卷密切相关。他要求各地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清醒认识苏州在京杭运河排污整治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加强分工协作,加强组织保障,加大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投入,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优势,保障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苏报融媒记者惠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