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 2025-06-21 15:47 访问量: |
近日,《新华日报》刊发《来太湖生态岛,过向往的生活》一文展现了“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精彩蝶变,一起来看看吧。
初夏,驱车环行太湖生态岛,湖光山色如流动画卷,这座84.59平方公里的“湖心明珠”,因一缕茶香、一篮佳果、一杯村咖、一片晚霞……吸引越来越多年轻的都市人来这里创业、打卡,追寻向往的生活。寻一方净地,任松弛感自由生长,是当下年轻人向往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在太湖生态岛得以实现。自太湖生态岛规划建设以来,吴中区金庭镇在生态修复、村庄提升、农文旅融合、资源保护等领域成效显著。截至今年4月,54个重点工程完工38个,投资11.65亿元。古老的生态岛愈发彰显年轻态。
生态优则产业兴。金庭镇聚焦碧螺春、枇杷等特色产品,加速推行“绿色+有机”双认证发展模式,稳步提升生态产业富民水平。目前,全镇累计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56个,覆盖面积5.46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4.93%,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向绿而行,生态农旅还在释放更大的吸引力。生态岛“入口”处,嘟嘟农场内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在养护绿化及游乐设施。农场深处,卡皮巴拉生活体验馆等几处新业态已初具雏形。去年5月开业后,这个童话小镇风格的农场迅速在社交媒体走红,成为登岛亲子家庭欢度时光的热门打卡地。
令人意外的是,这片活力之地的前身竟是一处堆料场。农场创始人徐赛将海外留学见闻融入创业之路,成功盘活家乡的闲置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岛上一草一木皆是独特风景。希望来岛游客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收获独特体验。团队坚持动态更新场内业态,除萌宠乐园、户外露营等固定项目,几乎每周都有新内容加入。未来,团队计划深化品牌化运营,并探索模式输出路径。
山还是这座山,水还是这片水,但山、水、人的互动,正悄然改变着一切。生态岛东侧,林屋村居山湾碧波潋滟,景致如画。曾经,因石矿开采,这里留下了130余亩的矿坑湖。如何让这片“伤疤”焕发新生?当地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专业公司,因地制宜打造出一片潜水运动基地,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此处水域平静,水下最深超30米,且能见度高、结构分明,是发展潜水运动的天然良场。去年,公司成功获得江苏省首张户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潜水)经营许可证,预计今年将发放潜水证超千张。
车行至横山岛,近岸的水面上,黄色的小花层层绽放,粼粼波光中,宛如一幅流动的印象派油画。这就是《诗经》里“参差荇菜”的主角!如今,荇菜摇曳,白鹭翩跹,水鸟野鸭嬉戏,这样灵动的生态图景,在太湖边随处可见。荇菜不只是浪漫的诗意符号,更是水生态的“晴雨表”。它的大量生长,无声诉说着太湖水质的蜕变。生态岛建设启动后,岸线修复与保育成重中之重。科学规划下,11.51公里退化岸线重获新生,38.49公里湿地资源得到精心守护,300余亩水生植物重新焕发生机。
生态底色越浓,人文之美越显,岛上生活满是诗意。走进东村村张家湾自然村,村口五棵古樟树如老友并肩伫立。其中2棵历经800年风雨,3棵也有500年树龄。树下,由荒废多年的村小学和仓库改造的“五樟庭”,去年7月开门迎客。如今,这里不仅能阅读、品茗、用餐,还将打造“太湖疗愈”品牌,把这份幽静与心灵栖息,化作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
西山岛作为中国内湖第一大岛,文化底蕴深厚。宋元明清,古村落在此扎根生长,300多幢、约4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留存至今,如何让古村焕发新生?
“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对于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打出一套强化规划、创新保护、推动文旅融合的‘组合拳’。”金庭镇镇长王钦给出答案。目前,全岛已完成东蔡、甪里等4个古村连片保护,余庆堂等文化地标重点打造,后埠、明月湾、东村古村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运营,一处处老宅古建正变身文化展馆、民宿、手工作坊等,焕发新的活力。阴山岛上,“了然居”正是由208年历史的“老园堂”蜕变而来。“又破又乱。”汪海峰仍记得几年前初次见到这座老宅时的景象,尽管建筑主体保存完整,但屋顶坍塌,内部杂乱无章,甚至有一部分成了羊圈。接手后,汪海峰邀请香山帮匠人,让坍塌老宅重现古朴风貌。青石板、白粉墙、木格窗,砖雕木雕精美绝伦,奇石花木相映成趣,房间以“春夏秋冬”“日月星辰”命名,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也因此获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
傍晚离岛,横山大堤挤满赏落日的游客。岛上创业青年黄麟凯和团队通过“收集”夕阳,设计出反转胶片文创挂件,受到大家欢迎。树还是那棵树,老宅还是那处老宅,落日余晖映照新的梦想。“岛的蝶变,最终要体现在人的感受上。”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金庭镇党委书记沈志枫表示,太湖生态岛,正加速成为自然生态的家园、文化传承的沃土,在这片承载着年轻的梦想、给予心灵栖息与精神慰藉的土地上,一幅人们向往的生活图景,正徐徐铺展。
年轻人进岛入村,把日子过成诗,也给岛上业态带来新变化。金庭镇顺势打造“村+”业态,发布并启动青年创业计划,通过举办太湖村咖节等活动,给予创业者从资金、技术到政策的全方位支持。从村咖到村宿,一处处“沉睡”的闲置资产,在他们的“花式整活”下焕发新生。目前,岛上村咖店主理人约45%是外地来苏创业者,咖啡店数量增至50余家,基本形成了全域覆盖的消费网络。
比起年轻的身体,岛上更不缺年轻的心态。驱车往西南方向,一座坐落在玫瑰园中的白色建筑突然跳到眼前。步入其中,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通透明亮的绝佳视野,无论怎么拍都很出片。很难想象,这里包含着一位年过五旬企业家的二次创业梦。
岛还是这个岛,村还是这个村,烟火气与新活力交织,高品质“村+”业态蓬勃生长。如今,金庭镇依托太湖山水田园与江南文化底蕴,借力环太湖旅游一体化改革,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共生中,编织出年轻人向往的“诗和远方”。